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Thomas Popekwtiz教授为浙大师生作主题报告
11月13日上午,应浙江大学教育学院邀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课程研究专家Thomas Popkewitz教授进行了题为“全球胜任力作为“美丽”证据的可视化:PISA与数学/科学素养的幻象”(Global Competences as Visualization of ‘Beautiful’ Evidence: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s and Phantasmagrams of Science/Mathematical Literacies)的主题报告。教育学院教师刘徽、屠莉娅、何珊云、蒋佳及校内外部分师生参加此次活动。
讲座一开始,何珊云老师向在座师生介绍了Popkewitz教授与教育学院长达十几年的友谊,这一次讲座中Popkewitz教授聚焦世界教育领域普遍关注的PISA测试。他提出在理解PISA测试中的“科学”这一概念时必须关注的五个要点:其一,科学是一种开展全球化的实践路径;其二,科学是一种关于未来的视觉文化(Visual Culture)的典型代表;其三,科学是创造预见未来的图像的手段;其四,科学是一种预防性和先发性的行动;其五,科学是比较各个国家和民众的方法。随后,Popkewitz教授对前述要点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分析探讨。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使用了一系列生动形象又富有新意的隐喻来形容PISA这一话题。如PISA像是GPS系统,指出其旨在让各国了解自身教育系统所处的定位以及未来前进的方向,并且援引了控制论的相关理论,以此来解释PISA影响力的全球传播及其认知重塑作用。又如将PISA比喻为一个精致的蛋糕,蛋糕在制作过程中混合了多种材料,但最终呈现出来的是一个美味的蛋糕;他认为,PISA在发展和推行的过程中同样混合了多种要素,最终才形成了这样一个极具影响力的产品。这一比喻也启发我们在看待PISA时更加客观理性,主动审视其表象之下的内涵。此外,Popkewitz教授还提及其关于学校课程“炼金术”的隐喻,他认为学校课程的形成过程就像中世纪的炼金术一般,课程设计者和教学者需要将提取广泛的人类知识中的精华部分,将其浓缩为“黄金”,也就是能易于被儿童理解的知识形式,这也让我们对学校课程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主题报告将近尾声之时,Popkewitz教授还针对一些现场提问,与在座师生展开了十分热烈的探讨,如关于如何正确看待PISA结果并扭转现今对于PISA的认知,如何理解大众传媒在PISA传播中的作用,等等。总体而言,Popkewitz教授所作的本次报告极具启发性,其引发了我们对于PISA的本质属性的深入思考,鼓励我们转变固有印象,重新审视PISA所创造出的关于科学和数学素养的“幻象图”的真实性。